福州第一技师学院
  1.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与师资建设

援疆教师郑棋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

 日期:2019-12-01 点击数:

转自:福州援疆2019-12-1

援疆教师郑棋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图1)

郑棋雨,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实训中心干事,现任奇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郑棋雨来到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开始了他永生难忘的援疆支教生涯。大漠无垠,我心豪迈。

来自福州的郑棋雨在援疆前,是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州市五四青年标兵,数控铣工高级技师,数控铣工高级考评员。2018年8月当接到援疆任务时,原单位福州第一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美青同志高度重视,当听到对口援建单位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准备购买数控设备,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马上派出骨干数控教师郑棋雨到奇台开展工作。

援疆教师郑棋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图2)

援疆教师郑棋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图3)


学生作为技工学校的“产品”,其就业具有一定特殊性与局限性:学生将来面临的专业岗位均为工厂、车间的生产一线,即所谓的“蓝领”工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工匠精神代表着的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善于学习、勤于攻关的金刚钻精神。大国工匠都是爱学习、善学习的,是持续改善、勇于创新的推动者。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师,郑棋雨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敬业、精业、奉献”,有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一方面作为教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要具有“工匠精神”,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追求极致。第二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及理解“工匠精神”是更重要的事情。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为初中毕业生,特点一是年纪偏小,欠缺思考能力,也没有经历太多生活、社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特点二是学习基础差,欠缺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并将其融入课堂的思路,教师在教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充当好“人生导师”的角色。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专业课教师,更是应该承担这样一份责任,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看清现实、学会思考、建立目标、以实际行动向“大国工匠”靠拢。

援疆教师郑棋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图4)

援疆教师郑棋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图5)

【郑棋雨率奇台中职校学生首次代表新疆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综合项目比赛并获奖】

为此,郑棋雨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谆谆善诱、循序渐进、润物无声。“郑老师的讲课耐心、细致,对加工的工件精度和画的图纸的准确性抠的特别细,也改变了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参加国赛的学生艾再买提对来自远方的老师充满感激和信任。

援疆教师郑棋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图6)

在学校里,郑棋雨与同事诚恳相处、乐于助人,作为一名援疆老师,他也知道这一年半的时间会很快过去,如何真正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似乎对他来说是更重要更迫切的任务。所以,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之余,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与在校老师沟通交流,尽快地完成自己在数控铣工方面知识的“传、帮、带”,帮助其他教师掌握相关技能和要领。

援疆人胸中沸腾的是青春的热血,书写是人生的华彩篇章!一段援疆路,一生新疆情,郑棋雨说,这段路苦乐相伴,这份情永志难忘!


更多信息